一则传言光伏板块爆发大规模涨停!

发布时间:2024-11-08 06:04:25    浏览:

  以四大光伏组件企业为例。2024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下滑或亏损■◆◆★◆。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分别亏损52.43亿元和8.74亿元,同比下降157.13%和118◆★◆◆★■.16%。晶科能源与天合光能并未亏损,但也遭遇业绩下滑。晶科能源营业收入为472.51亿元,同比下降11.88%★◆;归母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降68.77%★★;天合光能营业收入为429■■◆★◆.68亿元,同比下降12★■◆★★◆.99%◆■★■;归母净利润为5.26亿元■★■◆◆,同比下降85.14%■★■★。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之前的测算,《IRA》对美国太阳能全产业链的补贴理论上可达到17美分/瓦,这一数据已经基本接近于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就是说,即便美国企业的成本比中国企业要高的多■★,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补贴后也会很有赚头◆■■。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各个环节的全球市占率已经达到70%,甚至80%以上,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最完备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最丰富的行业发展经验,所有这些都不是白给的◆★★。

  2020年-2023年,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核心具体环节■◆★★★◆,到光伏玻璃■◆■、胶膜、金钢线等辅材环节,全行业总共砸下了大约3万亿投资,这其中除了既有光伏企业的扩产,还有大量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跨界进入光伏。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 143 万吨、622GW、545GW、499GW,同比增幅分别为 66.9%、67.5%、64.9%、69.3%。

  据南方财经报道,通威股份相关人士称◆★★■◆◆,现在市场上传闻比较多,可能是受这些信息影响,并称◆■◆“有很多种传闻★◆,也没有得到官方确认”。对于限制能耗的消息,该人士表示,我们也在了解。隆基绿能相关人士对于该传闻则回应称★◆◆■★,不清楚◆■。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一种比较主流的声音认为美国离不开中国光伏■★,现在恐怕需要对这种看法的前途进行重新评估。

  总之★■,压力和阻力是客观存在★★■■■,我们需要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同时前途与优势也是明确的◆◆◆■■,理应怀揣信心与热情。

  2011年“双反”之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占其全部光伏进口量的比重已经从最高的50%一路降至最低3%以下■◆★■★,但此后美国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和泰国等四个国家的进口不断攀升,到2022年占比已超70%。

  这年8月,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IRA)■■,该法案提出计划在10年内发放7370亿美元补贴■■◆■■◆,其中369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提升能源安全■★◆★■■,核心就是对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进行补贴,扶持本土企业。

  高强度的补贴彻底激活了美国光伏企业的生产积极性,2022年以来★◆,美国本土的光伏产能一路狂飙突进。

  中国电力新闻网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多晶硅、硅片价格下滑超过40%◆★,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下跌超过15%◆★。产值方面,国内光伏制造端(不含逆变器)产值约5386亿元,同比下降36.5%;出口额方面■■,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186.7亿美元,同比下降35.4%。

  以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为例,2023年总共实现8.31亿美元的净利润,其中至少有7亿美元来自补贴◆★◆,而在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是亏损4416.6万美元◆■■。

  2022年★■,美国大约只有8GW左右的本土组件产能,到2023年这一数据迅速提升至13GW以上,另据伍德麦肯兹统计◆★,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规划★◆◆■★,2026年美国组件产能将超120GW,是当年本土光伏装机需求的3倍。

  2022年以前★★■◆◆★,美国本土几乎没有硅片和电池产能◆■,但根据InfoLink的数据,到2025年,美国硅料◆◆、硅片、电池环节的产能将分别达到25GW、11GW■◆★、24GW★■。

  10月25日,光伏板块再次集体爆发,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涨停,天合光能涨超15%■■★◆,协鑫科技涨超20%,大全能源、帝尔激光收获20cm涨停。

  从消息面来看,市场有传言称光伏行业将出台限制能耗政策,若落地有望使产能出清加快,缓解产能过剩问题,提升产品价格。

  美国太阳能工业协会(SEIA)此前在一份报告中如此写道:我们曾以为美国到2030年拥有50GW光伏组件产能的目标遥不可及,但现在,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

  在太平洋的另一边★◆★◆■,是前段时间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First Solar)成功完成了对隆基绿能的市值超越,一举成为全球光伏领域市值最大的企业■★◆◆。在中国对世界光伏产业拥有绝对统治力的背景下,这样的情况是始料未及的,也是难以接受的。

  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直接导致行业陷入低价竞争,2024年一季度,120家光伏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合计3143.69亿元,同比下降15.47%◆◆■,归母净利润合计135亿元★◆■,同比下降71.98%。从中报预告来看,目前有头部企业已经出现巨额亏损◆◆■◆■。

  而在另一边,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今年第一财季总营收7.94亿美元,同比增长44.83%,盈利2◆◆★■.37亿美元◆★◆◆■,同比增长455◆★.95%。截止2024Q1,公司在手订单78.3GW,订单总规模达234亿美金★■★■◆■。

  这种盈利状况的反差与两年前完全颠倒◆◆★★,国内光伏企业的无效内卷已经在影响行业向前发展,理应迅速摆脱内耗的陷阱,团结一致向前看◆◆★★,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对未来的规划和建设上,而非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反过来讲,只要国内光伏企业能够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未来就依然属于中国。